事业部业绩管理的新潮流:客观vs主观业绩评价 支持APP
请选择您要的商品信息
价格:
30.00 /人 登录后查看优惠价
模式:
企业按数量
企业买断
个人购买
数量:
正式客户 有效期内可反复学习
确定 免费试看 取消
成为绚星企业大学企业用户即可购买 登录 注册

有多少实务朋友把“业绩管理”分开考虑成“业绩目标如何设定?设置在什么难度?”(目标的设定)和“季末/期末是否对未达成的业绩目标做适当调整”(预定目标和实际达成的差异评价)? 也许对于业绩管理的大多数不满和困惑,都来源于“设定”和“评价”。业绩的管理真的这么容易陷入窘境么? 本来,业绩管理是激励员工/中层干部的工作热情,公正地评价组织成员/部门的努力,让整个组织跟随战略目标而进行团结地运转。但是为何业绩管理的设计者总是觉得自己和一线员工在玩数字游戏?作为业绩评价对象的中层干部和一线员工为何又觉得目标设定缺乏科学根据且评价阶段有失公允? 2017年“管理会计实践探究”的第一回分享,我们就来一起整理一下业绩管理的思路,并且着重把国内外实务和学术的一个新潮流:客观与主观式的业绩评价,通过调研数据介绍给大家。 下一回分享中,我们会焦点放在事业部预算(严格程度)与业绩管理(主观业绩评价利用程度)的关系,并且徐老师将邀请外资化工企业的事业部业绩管理负责人作为嘉宾,来摸索探讨国内外资的实践经验。

课程大纲:

[视频] 事业部的业绩管理有哪些特征? 18分
[视频]事业部的业绩目标如何设定?7分
[视频]事业部的业绩评价如何实行?10分
[视频]案例:探索、开发属于贵公司自己的事业部业绩目标14分

相关课程
服务热线
400-928-6900